2017-10-08 来源:耳机俱乐部 小白
原创作为一个国产发烧圈内专注于CD机的老牌子,去年重归市场后,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A8MK,一款不到3千的入门级产品。手头的这台CD-V5是其第二款产品,定位就要高得多了。这台机器最大的特点,一看即知,是一台顶开式的CD机。顶开式CD机一直有不少发烧友青睐,认为是一种档次较高的产品,操作起来有一种手动的操控感。机器背部比较传统,光纤和同轴数字输出、单端和平衡模拟输出,都很常规,此外有一个USB输入口,因此它可以接PC作为解码器使用。这是顺应潮流的、很多CD机厂家在做的一项功能。
CD-V5的这个碟镇我觉得挺有意思的。注意看它是半透明的,然后下面接触碟的地方是一圈黑色毛毡。碟镇不重但拿在手里有质感,比那种单一材质黑乎乎的碟镇有意思。打开顶盖、放入碟片、再压上碟镇的过程,也确实有一种抽屉式CD机所无的仪式感。顶开式的CD机除了一个缺点——上面不能再压机器——确实是挺有仪式感和质感的一种机器。
CD-V5这部机器来的时候没有附带什么技术宣传,所以我对它几乎是一无所知。说明书里只简单列出了操作说明、接口说明、技术参数。我脑子一片空白了听了一两个小时,才偶尔发觉它是电子管输出的!因为机器顶盖上左右各有一排散热孔,从右边的散热孔看进去,里面是两个在发出黄色光芒的胆管。
知道了这一点,就和我之前的基本听感能对应起来了——这台机器确实音色比较有厚度,也带有一点温暖感和平滑感。和之前的入门机A8MK相比,V5最大的改进就是声音的厚度要明显更好。
除了音色上带一些暖意之外,CD-V5胆输出带来的另外一个声音特点是比较Smooth的声音表现。它不是那种大起大落很凌厉很跳跃的表现,而是稳重、平滑、非常耐听的表现方式。因此,大致形容的话,CD-V5的模拟输出不算是那种强调高素质、速度很快、解析很高的类型,而是非常耐听和平滑的乐感型表现。无论如何我觉得和之前所听过的那种糊成狗、粗得无法入耳的“国产胆输出CD机”相比,CD-V5的模拟输出素质绝对是可以的,既有胆输出的风味和特征,也保持了不错的透明度。话说假如喜欢听更强调解析、动态、速度的CD机,怎么办呢?答案:可以用CD-V5的数字输出。数字输出可没有经过电子管处理。
我试听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:CD-V5的同轴输出接到我的Audionet
DNA的同轴口,同时CD-V5的模拟输出接到DNA的模拟输入口。这样可以很简单地依靠切换DNA的输入端,来对比声音——听CD-V5的模拟输出经过Audionet放大的声音,以及CD-V5的同轴输出经过Audionet解码和放大后的声音。
两种接法听到的声音很不一样,音量也不尽一致,但修正了音量差异之后,不难听到,CD-V5的同轴数字输出,经过Audionet的内部解码后,声音动态更大、速度更快,声场也更宽大一些,在素质上有明显优势。这很容易理解,DNA的内置解码是水平非常高的,Audionet的纯解码DNC要卖到三万多元,是这个档次的DAC,Hi-Fi素质上当然有明显的优势;而CD-V5的模拟输出,经Audionet放大后,出来的声音就表现为原创CD-V5本身的声音,更温暖和小资一些,动态起伏比较Smooth和耐听。
这个结果是很合理的,对比之下也更清晰地感受CD-V5本身的音色。如果CD-V5的模拟输出在素质上能匹敌Audionet做解码的效果,那它至少可以卖两三万了。而事实上这是一台七八千售价的中价位CD机而已,在这个价位,我认为它可以说“交足功课”(以前校长经常说的一个词)。同时也说明CD-V5的同轴数字输出是素质很好的,接Audionet来解码,听不出什么问题,声音饱满和平衡。换言之CD-V5也是一台很中正的CD转盘。
这台原创CD-V5到手时间还不长,春节期间我会一直用它做音源多听,但可以说它的特性我很快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,下面简单列下:
优点:传统的CD机芯,非有些人讨厌的光驱结构;操作最具仪式感的顶开式结构;胆输出CD机里很好的透明度,带着暖意和平滑感很好的模拟输出音色;很好的数字输出质量。
缺点:顶开式设计只能放在器材架上层,上面不能再叠机器;每次开机需要一定热机时间;胆输出不强调解析和动态。